close
標題:
歷史上的風雲人物
發問:
有沒有人幫幫我???
最佳解答: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中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帝王,全稱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趙為氏,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趙政。秦始皇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創立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身世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庄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趙氏所生。但也有觀點認為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同時包括了這兩種說法:《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說法是秦始皇是異人(即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史記·呂不韋列傳》[2]中,卻又說是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經懷上呂不韋骨血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因為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因此異人並沒有懷疑。 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一說的真實性,因為根據常識和醫學統計,懷孕十二個月的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但也有人支持這個說法。畢竟,秦始皇的真實身世,已成為歷史之謎。 統一中國 公元前238年,嬴政鏟除嫪毐、罷免呂不韋,開始親理國事。當年,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此後,嬴政廣攬人才,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如尉繚子、李斯等人,武將如王翦、王賁、蒙武和蒙恬,還有善於間諜活動的姚賈和頓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17年滅韓、18年滅趙、22年滅魏、24年滅楚、25年滅燕、26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最先被滅掉的是韓國,公元前233年,韓國割地稱臣,也沒能挽救敗亡的命運。3年後,前230年(秦王17年),秦國俘虜了韓王,韓國滅亡。 前234年起,秦國多次攻打趙國,但受阻於趙國名將李牧。前229年(秦王18年),秦國使用反間計借趙王之手處死李牧。三個月後,秦軍大敗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縣),稱代王,聯結燕國、魏國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前225年(秦王22年),魏國被秦軍吞滅。前224年秦老將王翦和蒙武領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敗燕代聯軍,攻佔了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燕王殺太子丹以求和,退守遼東。前222年(秦王25年),燕國王喜被俘獲,燕國被徹底消滅。同年,代王被俘,趙國徹底滅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為楚國大將軍項燕所敗,秦軍幾乎全軍覆沒。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將王翦出征,並聽從他的建議,給以60萬重兵,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殲項燕殘部,楚國滅亡。 在秦國先後對其他五國用兵時,齊國不但袖手旁觀,而且和秦國結盟,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等到前221年,其餘五國已滅,齊國這才派兵準備抵禦秦國並和秦國斷交,但為時已晚。前221年(秦王26年),秦國大將王賁在滅掉燕國後,領兵南下,一戰俘獲了齊王建,齊國滅亡。 至此,秦王嬴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國家。 集權統治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改變了歷來的帝王稱號,創立了「皇帝」的尊號,確立了帝王的威信。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了三皇和五帝,故決定稱號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並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秦始皇對與皇帝相關的名稱也做了具體規定,例如皇帝自稱用「朕」,皇帝的命稱為「制」,令稱為「詔」,等等。 秦始皇對中央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皇帝掌握最高的政治、軍事權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太尉則是最高的軍政長官,負責軍事事務,輔佐皇帝處理軍務;御史大夫是負責監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別主管宗廟禮儀、國家外交、中央財政等方面的政務。 秦始皇對國家體製做了影響深遠的改革,其最為重大的舉措就是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從而加強了君主的集權。在討論國家體制時,李斯反對歷史上的分封制,認為周朝因為分封制,將子弟封到各地為王,天子無法有效控制,幾代之後,關係疏遠,最終致使周朝分崩離析。秦國應該設置郡縣,由皇帝親自任命官吏進行治理,罷免權也操縱在皇帝手裡。這樣就能使天下長期穩定,政權永遠掌握在中央的手裡。秦始皇支持並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設郡,郡下設縣,縣以下依次是鄉、亭、里、什、伍。這樣,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中央為核心的、由中央直至地方的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全國被置於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國理念,他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樣享有特權,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處罰。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辦事效率極高。秦朝還要求官吏必須通曉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學習法律,所謂「以吏為師」。 在經濟方面,秦始皇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秦始皇還改革並統一了原來混亂的度量衡和貨幣,漢字也得到了統一,這些對於中國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秦始皇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採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因為水主陰,陰代表刑殺,秦始皇以此作為其加重嚴刑酷法的依據。但秦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丞相李斯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所謂「焚書」,就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和鞏固秦朝的統治,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其他諸子百家的著作,銷毀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只留下官方的思想學說和史書,以及關於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的書籍。敢私藏禁書、非議政事的人一律處死;如果官吏知情隱瞞不報,也和藏書的人同等治罪。這一政策從前213年一直執行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所謂「坑儒」,即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殺的事件。 秦始皇在位期間還擴大了國家的疆土。秦時的疆域異常遼闊,北到長城和陰山,南到南越,即現在的嶺南地區,秦還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進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隴西,東則延伸到了遼東。 逝世 秦始皇晚年尋求長生不老。為求不老之藥,他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游,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炫耀聲威。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逝。 秦始皇本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但太監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在秦始皇死後,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後不久,即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前206年,秦始皇逝世後4年,秦朝滅亡。
成吉思汗(蒙古語: ?inggis Qaγan, Чингис Хаан,1162年—1227年8月25日),即元太祖,蒙古族,蒙古帝國奠基者、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統帥。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奇渥溫)氏族。而按照蒙古起名傳統,元太祖全名應為奇渥溫·孛兒只斤·鐵木真。1271年元朝建立後,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 在他眾子中,最為著名的四位分別是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臺為國主,欽定窩闊臺為繼承人。成吉思汗死後,拖雷自動退出繼承人的選拔、擁護自己的三哥。征服金朝後,拖雷去世。 目錄 [隱藏] 1 生平 2 麾下大將 3 中國人或蒙古人的爭議 4 家庭 4.1 妻妾 4.2 子女 5 相關條目 6 外部連結 [編輯] 生平 成吉思汗的父親為其乞顏部的酋長也速該。他的名字鐵木真之由來乃因為在他出生時,乞顏部正好俘虜到一位屬於敵對部族,名為鐵木真·兀格的勇士,根據當時蒙古人的信仰,在抓到敵對部落勇士時若正好有嬰兒出生,該勇士的勇氣會轉移到該嬰兒的身上,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名遂因此而來。傳說成吉思汗在出生時,手中拿著一血塊。鐵木真小的時候,他和扎木合結拜為兄弟。後來他父親遭塔塔爾族的人殺害(懷疑被毒死),母親要他永遠記住仇人的名字。成年後,鐵木真之妻被搶,而他也落荒而逃至扎木合處借兵報仇。自此兩人的部落共同生活。而鐵木真提拔非貴族年輕人為將領的行為引發扎木合不滿。兩人嫌隙漸生,最終導致決裂,扎木合還伏擊偷襲鐵木真的部隊。 但是在鐵木真努力之下,他的部族再次強盛起來。鐵木真主要是通過改變軍隊體制達到強盛的,軍士被嚴格挑選,並進一步研究弓箭的使用。塔塔兒部首領蔑兀真笑里徒反抗金朝,金朝大將軍完顏襄約克烈部王罕和鐵木真聯合出兵進攻塔塔兒,塔塔兒部大敗,蔑兀真笑里徒被殺。1201年,鐵木真聯合王罕,擊敗札木合部。並於次年全殲殘餘的塔塔爾人。其後王罕開始忌憚日漸強大的鐵木真。在1202年,王罕騙鐵木真赴婚宴不成,便聯合札木合夾擊鐵木真。這是鐵木真經歷的最為慘烈的一仗,幾乎全軍滅亡。在逃亡過班朱尼河(又稱班術尼河)他對此時還追隨他的19位部下發誓如能倖免,則將日後與他們同享榮華富貴。他們一直逃到貝爾湖以東才避過一劫。並在當年秋天突襲王罕駐地,在激戰三天之後完全消滅了克烈部。王罕逃到鄂爾渾河畔之後被乃蠻人殺死。而其子桑昆則逃到庫車,被當地人殺死。在1206年,扎木合被叛變的將領送到鐵木真之手,但鐵木真把他們處死。扎木合請死。爾後,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的眾部族。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並得到了成吉思汗(Чингис хаан,蒙古語意為擁有四海的大汗)的封號,這是蒙古人從未有過的,也是蒙古帝國的開始。此後,蒙古人開始向外擴張,三次入侵西夏,逼使西夏向蒙古求和,然後進攻金國,在1211年的野狐嶺之戰大破四十萬金軍,1214年金遷都汴京,蒙古軍在次年攻陷中都,金國在黃河以北之地陸續失守。正當金國危在旦夕時,中亞的花剌子模與蒙古結怨,成吉思汗急於報仇,在1219年親率蒙古主力西征,金得以苟安一時。成吉思汗在西征時,先後消滅了西遼、花剌子模及許多國家,又派速不臺率領蒙古軍向欽察草原擴張。 成吉思汗回師後,再攻西夏。1227年7月,在蒙古軍圍困西夏首都時,成吉思汗病逝於賀蘭山,終年65歲,死後葬在不爾罕山(今肯特山)接近斡難河源頭(Onon River)的地方,其死因至今眾說紛紜,而其真正的陵寢至今尚未被確認其位置。傳說,所有看過他的葬禮的人都被處死了。 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上,有一座巍巍然屹立著的蒙古包式建築宮殿,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一座衣冠冢,它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里. 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為一年的四次大祭。 [編輯] 麾下大將 四狗:哲別、速不臺、者勒蔑、忽必來 四傑: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 博爾濟、耶律楚材 [編輯] 中國人或蒙古人的爭議 蒙古語字母拼寫的成吉思汗名字由於外蒙古曾是清朝北疆的一部分,但後來外蒙古獨立了,現代中國境內還有內蒙古。因此,關於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國人,目前存有不同的觀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成吉思汗(元太祖)是中國人,為中國人做出了貢獻,還有人稱其為「中國人的驕傲」,通常對其給予正面描述。這種說法認為宋朝時的蒙古是中國的一個邊疆政權,因為蒙古在一段時間內曾臣服於統治中原、非漢家正朔的金朝。而成吉思汗及其後裔開創並消滅了宋的元朝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促進了各族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人是分散的部落,無所謂的蒙古族這種提法的。只有在他建立蒙古帝國後,蒙古族才真正形成,就正如漢朝之前還不存在「漢族」這種提法一樣。 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成吉思汗其實是以中國的侵略者的面目出現,對中國傳統作出了很大的破壞,因此他是蒙古人而非中國人。這種觀點認為宋朝時的蒙古是中國以外的一個國家,而由成吉思汗及其後代開創並滅終宋的元是中國亡國、中國人被奴役的一段歷史,因為當時的漢人、南人的政治地位最低,被定義為社會的最底層。支持這種觀點的人同時認為不能用現在的蒙古族是中華民族之一來論證當時的蒙古人是中國人,否則是一種本末倒置、一廂情願的說法。被蒙古人統治過的尚有今日之俄羅斯、中亞諸國、印度等地區,今天這些國家並未將蒙古征服者視同本國、本民族歷史上的英雄。 也有許多人認為,蒙古從忽必烈(即元世祖)開始自認中原正統,施行漢法並建立元朝,自稱中國大元皇帝,自認為是中國人了,因而忽必烈及以後的元朝皇帝可以被看作是中國人,而元世祖即位稱帝後又曾學習漢人,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元太祖。 再有一種觀點認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游牧部落人在13世紀,由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創建了世界最大版圖的國家-蒙古帝國。這個國家向西佔領到中亞、西亞、甚至東歐,向東也佔領了原來屬於金朝的中原地區。1260年蒙古帝國分裂後,其中由忽必烈管轄的部分,將政治中心遷到中原,隨後佔領了屬於南宋的中國南方,並且建立了元朝。與此同時,原來蒙古帝國位於西亞、中亞一帶的部分開始獨立成為幾個汗國,後來與元朝走向了不同的發展路程,直至衰亡。而到了14世紀明朝也推翻了元朝。蒙古人所建立的龐大帝國,並沒有維持很長的時間,就分裂並逐漸瓦解了。到了清朝各部於17世紀分別加入清朝版圖。至民國時期,外蒙古獨立才成為蒙古人民共和國(今蒙古國),這樣形成了獨立的、以蒙古人為主體的國家。而內蒙古則一直在中國領土之內(抗日戰爭期間內蒙古的德王曾由日本人扶植的蒙疆自治政府除外),其中的居民也變成了中國的蒙古族。 [編輯] 家庭 [編輯] 妻妾 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分居在四個斡兒尕(原意為氈帳,後來指宮室)中,以其正妻孛兒帖地位最高。 第一斡兒尕: 孛兒帖皇后 忽魯倫皇后 闊里桀擔皇后 脫忽思皇后 帖木倫皇后 亦憐真八剌皇后 不顏忽禿皇后 忽勝海妃子 第二斡兒尕: 忽蘭皇后 古兒別速皇后 亦乞列真皇后 脫忽思皇后(與第一斡兒尕第四人同名) 也真妃子 也里忽禿妃子 察真妃子 哈剌真妃子 第三斡兒尕: 也遂皇后 也速干皇后 忽魯哈剌皇后 阿失侖皇后 禿兒哈剌皇后 察合皇后(西夏公主,李安全之女) 阿昔迷失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 第四斡兒尕: 公主皇后(金岐國公主,衛紹王四女) 合答安皇后 斡者忽思皇后 燕里皇后 有禿該妃子 完者妃子 金蓮妃子 完者台妃子 奴倫妃子 卯真妃子 其他: 亦巴合別乞(克烈氏,札合敢不長女) 八不別乞妃子 [編輯] 子女 據《元史》宗室世系表記載,成吉思汗有六個兒子,按出生順序為 朮赤,孛兒帖所生, 察合臺,孛兒帖所生, 窩闊臺,孛兒帖所生, 拖雷,孛兒帖所生, 兀魯赤,無後嗣, 闊列堅,忽蘭所生。他雖然是庶子卻很受父親寵愛。後來他隨拔都征俄羅斯的時候因箭傷而死。 有記載的成吉思汗女兒: 昌國大長公主,名火臣別吉(豁真別乞),孛兒帖所生,嫁給昌忠武王孛禿。 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堅,孛兒帖所生。 趙國大長公主,名阿剌海別吉,孛兒帖所生,嫁給趙武毅王孛要合,無子。成吉思汗1206-1211年西征期間以及逝世以後,她以監國公主的身份代理朝政。《元史》列傳第五稱載她「明睿有智略,車駕征伐四齣,嘗使留守,軍國大政,諮稟而後行,師出無內顧之憂,公主之力居多。」 鄆國公主,名禿滿倫,孛兒帖所生, 阿兒答魯黑,孛兒帖所生。 高昌公主,名也立可敦,嫁給亦都護巴而述阿兒忒的斤。 [編輯] 相關條目 十三翼之戰 [編輯] 外部連結 走進神秘莫測的成吉思汗陵墓 三聯生活周刊:成吉思汗陵墓的亙古之謎 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墓 前任: ─ 蒙古大汗 1206-1227 繼任: 窩闊台 中國 – 中華民族 – 蒙古族 蒙古 | 內蒙古 | 外蒙古 | 蒙古國 | 蒙古人種 | 蒙古語 蒙古帝國 | 元朝 | 成吉思汗 | 忽必烈 | 外蒙古獨立0D7DAC4E7B8CAAC5
歷史上的風雲人物
發問:
有沒有人幫幫我???
最佳解答: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中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帝王,全稱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趙為氏,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趙政。秦始皇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創立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身世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庄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趙氏所生。但也有觀點認為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同時包括了這兩種說法:《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說法是秦始皇是異人(即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史記·呂不韋列傳》[2]中,卻又說是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經懷上呂不韋骨血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因為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因此異人並沒有懷疑。 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一說的真實性,因為根據常識和醫學統計,懷孕十二個月的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但也有人支持這個說法。畢竟,秦始皇的真實身世,已成為歷史之謎。 統一中國 公元前238年,嬴政鏟除嫪毐、罷免呂不韋,開始親理國事。當年,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此後,嬴政廣攬人才,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如尉繚子、李斯等人,武將如王翦、王賁、蒙武和蒙恬,還有善於間諜活動的姚賈和頓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17年滅韓、18年滅趙、22年滅魏、24年滅楚、25年滅燕、26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最先被滅掉的是韓國,公元前233年,韓國割地稱臣,也沒能挽救敗亡的命運。3年後,前230年(秦王17年),秦國俘虜了韓王,韓國滅亡。 前234年起,秦國多次攻打趙國,但受阻於趙國名將李牧。前229年(秦王18年),秦國使用反間計借趙王之手處死李牧。三個月後,秦軍大敗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縣),稱代王,聯結燕國、魏國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前225年(秦王22年),魏國被秦軍吞滅。前224年秦老將王翦和蒙武領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敗燕代聯軍,攻佔了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燕王殺太子丹以求和,退守遼東。前222年(秦王25年),燕國王喜被俘獲,燕國被徹底消滅。同年,代王被俘,趙國徹底滅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為楚國大將軍項燕所敗,秦軍幾乎全軍覆沒。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將王翦出征,並聽從他的建議,給以60萬重兵,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殲項燕殘部,楚國滅亡。 在秦國先後對其他五國用兵時,齊國不但袖手旁觀,而且和秦國結盟,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等到前221年,其餘五國已滅,齊國這才派兵準備抵禦秦國並和秦國斷交,但為時已晚。前221年(秦王26年),秦國大將王賁在滅掉燕國後,領兵南下,一戰俘獲了齊王建,齊國滅亡。 至此,秦王嬴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國家。 集權統治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改變了歷來的帝王稱號,創立了「皇帝」的尊號,確立了帝王的威信。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了三皇和五帝,故決定稱號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並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秦始皇對與皇帝相關的名稱也做了具體規定,例如皇帝自稱用「朕」,皇帝的命稱為「制」,令稱為「詔」,等等。 秦始皇對中央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皇帝掌握最高的政治、軍事權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太尉則是最高的軍政長官,負責軍事事務,輔佐皇帝處理軍務;御史大夫是負責監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別主管宗廟禮儀、國家外交、中央財政等方面的政務。 秦始皇對國家體製做了影響深遠的改革,其最為重大的舉措就是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從而加強了君主的集權。在討論國家體制時,李斯反對歷史上的分封制,認為周朝因為分封制,將子弟封到各地為王,天子無法有效控制,幾代之後,關係疏遠,最終致使周朝分崩離析。秦國應該設置郡縣,由皇帝親自任命官吏進行治理,罷免權也操縱在皇帝手裡。這樣就能使天下長期穩定,政權永遠掌握在中央的手裡。秦始皇支持並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設郡,郡下設縣,縣以下依次是鄉、亭、里、什、伍。這樣,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中央為核心的、由中央直至地方的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全國被置於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國理念,他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樣享有特權,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處罰。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辦事效率極高。秦朝還要求官吏必須通曉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學習法律,所謂「以吏為師」。 在經濟方面,秦始皇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秦始皇還改革並統一了原來混亂的度量衡和貨幣,漢字也得到了統一,這些對於中國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秦始皇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採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因為水主陰,陰代表刑殺,秦始皇以此作為其加重嚴刑酷法的依據。但秦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丞相李斯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所謂「焚書」,就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和鞏固秦朝的統治,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其他諸子百家的著作,銷毀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只留下官方的思想學說和史書,以及關於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的書籍。敢私藏禁書、非議政事的人一律處死;如果官吏知情隱瞞不報,也和藏書的人同等治罪。這一政策從前213年一直執行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所謂「坑儒」,即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殺的事件。 秦始皇在位期間還擴大了國家的疆土。秦時的疆域異常遼闊,北到長城和陰山,南到南越,即現在的嶺南地區,秦還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進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隴西,東則延伸到了遼東。 逝世 秦始皇晚年尋求長生不老。為求不老之藥,他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游,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炫耀聲威。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逝。 秦始皇本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但太監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在秦始皇死後,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後不久,即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前206年,秦始皇逝世後4年,秦朝滅亡。
- 港青「已婚寄生族」 住屋靠父母---
- 平面圖比例問題-@1@
- 興南客運從台南新建路到台南縣大潭要怎麼搭車-
- 十字軍東侵是由基督徒定天主教徒發起
- Percentage question24
- 砌電腦一問_1@1@
- 想問邊度有扭腰板買
- 買電腦一問@1@
- 點解巴士271會有咁多金色車-
- 電腦砌機~問問@1@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其他解答:成吉思汗(蒙古語: ?inggis Qaγan, Чингис Хаан,1162年—1227年8月25日),即元太祖,蒙古族,蒙古帝國奠基者、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統帥。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奇渥溫)氏族。而按照蒙古起名傳統,元太祖全名應為奇渥溫·孛兒只斤·鐵木真。1271年元朝建立後,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 在他眾子中,最為著名的四位分別是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臺為國主,欽定窩闊臺為繼承人。成吉思汗死後,拖雷自動退出繼承人的選拔、擁護自己的三哥。征服金朝後,拖雷去世。 目錄 [隱藏] 1 生平 2 麾下大將 3 中國人或蒙古人的爭議 4 家庭 4.1 妻妾 4.2 子女 5 相關條目 6 外部連結 [編輯] 生平 成吉思汗的父親為其乞顏部的酋長也速該。他的名字鐵木真之由來乃因為在他出生時,乞顏部正好俘虜到一位屬於敵對部族,名為鐵木真·兀格的勇士,根據當時蒙古人的信仰,在抓到敵對部落勇士時若正好有嬰兒出生,該勇士的勇氣會轉移到該嬰兒的身上,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名遂因此而來。傳說成吉思汗在出生時,手中拿著一血塊。鐵木真小的時候,他和扎木合結拜為兄弟。後來他父親遭塔塔爾族的人殺害(懷疑被毒死),母親要他永遠記住仇人的名字。成年後,鐵木真之妻被搶,而他也落荒而逃至扎木合處借兵報仇。自此兩人的部落共同生活。而鐵木真提拔非貴族年輕人為將領的行為引發扎木合不滿。兩人嫌隙漸生,最終導致決裂,扎木合還伏擊偷襲鐵木真的部隊。 但是在鐵木真努力之下,他的部族再次強盛起來。鐵木真主要是通過改變軍隊體制達到強盛的,軍士被嚴格挑選,並進一步研究弓箭的使用。塔塔兒部首領蔑兀真笑里徒反抗金朝,金朝大將軍完顏襄約克烈部王罕和鐵木真聯合出兵進攻塔塔兒,塔塔兒部大敗,蔑兀真笑里徒被殺。1201年,鐵木真聯合王罕,擊敗札木合部。並於次年全殲殘餘的塔塔爾人。其後王罕開始忌憚日漸強大的鐵木真。在1202年,王罕騙鐵木真赴婚宴不成,便聯合札木合夾擊鐵木真。這是鐵木真經歷的最為慘烈的一仗,幾乎全軍滅亡。在逃亡過班朱尼河(又稱班術尼河)他對此時還追隨他的19位部下發誓如能倖免,則將日後與他們同享榮華富貴。他們一直逃到貝爾湖以東才避過一劫。並在當年秋天突襲王罕駐地,在激戰三天之後完全消滅了克烈部。王罕逃到鄂爾渾河畔之後被乃蠻人殺死。而其子桑昆則逃到庫車,被當地人殺死。在1206年,扎木合被叛變的將領送到鐵木真之手,但鐵木真把他們處死。扎木合請死。爾後,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的眾部族。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並得到了成吉思汗(Чингис хаан,蒙古語意為擁有四海的大汗)的封號,這是蒙古人從未有過的,也是蒙古帝國的開始。此後,蒙古人開始向外擴張,三次入侵西夏,逼使西夏向蒙古求和,然後進攻金國,在1211年的野狐嶺之戰大破四十萬金軍,1214年金遷都汴京,蒙古軍在次年攻陷中都,金國在黃河以北之地陸續失守。正當金國危在旦夕時,中亞的花剌子模與蒙古結怨,成吉思汗急於報仇,在1219年親率蒙古主力西征,金得以苟安一時。成吉思汗在西征時,先後消滅了西遼、花剌子模及許多國家,又派速不臺率領蒙古軍向欽察草原擴張。 成吉思汗回師後,再攻西夏。1227年7月,在蒙古軍圍困西夏首都時,成吉思汗病逝於賀蘭山,終年65歲,死後葬在不爾罕山(今肯特山)接近斡難河源頭(Onon River)的地方,其死因至今眾說紛紜,而其真正的陵寢至今尚未被確認其位置。傳說,所有看過他的葬禮的人都被處死了。 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上,有一座巍巍然屹立著的蒙古包式建築宮殿,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一座衣冠冢,它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里. 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為一年的四次大祭。 [編輯] 麾下大將 四狗:哲別、速不臺、者勒蔑、忽必來 四傑: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 博爾濟、耶律楚材 [編輯] 中國人或蒙古人的爭議 蒙古語字母拼寫的成吉思汗名字由於外蒙古曾是清朝北疆的一部分,但後來外蒙古獨立了,現代中國境內還有內蒙古。因此,關於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國人,目前存有不同的觀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成吉思汗(元太祖)是中國人,為中國人做出了貢獻,還有人稱其為「中國人的驕傲」,通常對其給予正面描述。這種說法認為宋朝時的蒙古是中國的一個邊疆政權,因為蒙古在一段時間內曾臣服於統治中原、非漢家正朔的金朝。而成吉思汗及其後裔開創並消滅了宋的元朝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促進了各族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人是分散的部落,無所謂的蒙古族這種提法的。只有在他建立蒙古帝國後,蒙古族才真正形成,就正如漢朝之前還不存在「漢族」這種提法一樣。 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成吉思汗其實是以中國的侵略者的面目出現,對中國傳統作出了很大的破壞,因此他是蒙古人而非中國人。這種觀點認為宋朝時的蒙古是中國以外的一個國家,而由成吉思汗及其後代開創並滅終宋的元是中國亡國、中國人被奴役的一段歷史,因為當時的漢人、南人的政治地位最低,被定義為社會的最底層。支持這種觀點的人同時認為不能用現在的蒙古族是中華民族之一來論證當時的蒙古人是中國人,否則是一種本末倒置、一廂情願的說法。被蒙古人統治過的尚有今日之俄羅斯、中亞諸國、印度等地區,今天這些國家並未將蒙古征服者視同本國、本民族歷史上的英雄。 也有許多人認為,蒙古從忽必烈(即元世祖)開始自認中原正統,施行漢法並建立元朝,自稱中國大元皇帝,自認為是中國人了,因而忽必烈及以後的元朝皇帝可以被看作是中國人,而元世祖即位稱帝後又曾學習漢人,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元太祖。 再有一種觀點認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游牧部落人在13世紀,由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創建了世界最大版圖的國家-蒙古帝國。這個國家向西佔領到中亞、西亞、甚至東歐,向東也佔領了原來屬於金朝的中原地區。1260年蒙古帝國分裂後,其中由忽必烈管轄的部分,將政治中心遷到中原,隨後佔領了屬於南宋的中國南方,並且建立了元朝。與此同時,原來蒙古帝國位於西亞、中亞一帶的部分開始獨立成為幾個汗國,後來與元朝走向了不同的發展路程,直至衰亡。而到了14世紀明朝也推翻了元朝。蒙古人所建立的龐大帝國,並沒有維持很長的時間,就分裂並逐漸瓦解了。到了清朝各部於17世紀分別加入清朝版圖。至民國時期,外蒙古獨立才成為蒙古人民共和國(今蒙古國),這樣形成了獨立的、以蒙古人為主體的國家。而內蒙古則一直在中國領土之內(抗日戰爭期間內蒙古的德王曾由日本人扶植的蒙疆自治政府除外),其中的居民也變成了中國的蒙古族。 [編輯] 家庭 [編輯] 妻妾 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分居在四個斡兒尕(原意為氈帳,後來指宮室)中,以其正妻孛兒帖地位最高。 第一斡兒尕: 孛兒帖皇后 忽魯倫皇后 闊里桀擔皇后 脫忽思皇后 帖木倫皇后 亦憐真八剌皇后 不顏忽禿皇后 忽勝海妃子 第二斡兒尕: 忽蘭皇后 古兒別速皇后 亦乞列真皇后 脫忽思皇后(與第一斡兒尕第四人同名) 也真妃子 也里忽禿妃子 察真妃子 哈剌真妃子 第三斡兒尕: 也遂皇后 也速干皇后 忽魯哈剌皇后 阿失侖皇后 禿兒哈剌皇后 察合皇后(西夏公主,李安全之女) 阿昔迷失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 第四斡兒尕: 公主皇后(金岐國公主,衛紹王四女) 合答安皇后 斡者忽思皇后 燕里皇后 有禿該妃子 完者妃子 金蓮妃子 完者台妃子 奴倫妃子 卯真妃子 其他: 亦巴合別乞(克烈氏,札合敢不長女) 八不別乞妃子 [編輯] 子女 據《元史》宗室世系表記載,成吉思汗有六個兒子,按出生順序為 朮赤,孛兒帖所生, 察合臺,孛兒帖所生, 窩闊臺,孛兒帖所生, 拖雷,孛兒帖所生, 兀魯赤,無後嗣, 闊列堅,忽蘭所生。他雖然是庶子卻很受父親寵愛。後來他隨拔都征俄羅斯的時候因箭傷而死。 有記載的成吉思汗女兒: 昌國大長公主,名火臣別吉(豁真別乞),孛兒帖所生,嫁給昌忠武王孛禿。 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堅,孛兒帖所生。 趙國大長公主,名阿剌海別吉,孛兒帖所生,嫁給趙武毅王孛要合,無子。成吉思汗1206-1211年西征期間以及逝世以後,她以監國公主的身份代理朝政。《元史》列傳第五稱載她「明睿有智略,車駕征伐四齣,嘗使留守,軍國大政,諮稟而後行,師出無內顧之憂,公主之力居多。」 鄆國公主,名禿滿倫,孛兒帖所生, 阿兒答魯黑,孛兒帖所生。 高昌公主,名也立可敦,嫁給亦都護巴而述阿兒忒的斤。 [編輯] 相關條目 十三翼之戰 [編輯] 外部連結 走進神秘莫測的成吉思汗陵墓 三聯生活周刊:成吉思汗陵墓的亙古之謎 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墓 前任: ─ 蒙古大汗 1206-1227 繼任: 窩闊台 中國 – 中華民族 – 蒙古族 蒙古 | 內蒙古 | 外蒙古 | 蒙古國 | 蒙古人種 | 蒙古語 蒙古帝國 | 元朝 | 成吉思汗 | 忽必烈 | 外蒙古獨立0D7DAC4E7B8CAAC5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