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比較香港和上海 19世紀經濟發展

發問: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香港和上海作為國際城巿19世紀經濟發展比較 請問有相關書籍,網址或資料提供嗎? thanks

最佳解答:

上海 http://www.chiculture.net/0214/html/b02/0214b02.html 1843年上海開埠後,「五方雜處、華洋共居」,成為主要的通商口岸。外國資本迅速壟斷了絕大部分的金融外匯和進出口業務,取得中國沿海和長江航運權,並開辦起一系列的近現代企業。 在商貿活動中,洋商處於有利位置,有的甚至大量傾銷軍火鴉片,牟取了驚人的利潤。這時一批批窮漢萬里迢迢聞風而來,紛紛闖蕩上海灘;他們憑藉精準的眼光、老辣的手腕,迅速致富的傳奇比比皆是。這樣,上海遂變成為一個充滿風險與機會的遠東第一大都會,被外國報紙喻為「冒險家樂園」。 香港 http://www.chiculture.net/0217/html/d07/1205d07.html 自19世紀中葉開始,在列強侵略中國的刀光劍影之中,香港地區逐步被英國割佔和租借,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正式割讓香港島;1843年,維多利亞女王頒布了《英王制誥》,宣布設置「香港殖民地」。1860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割讓九龍。英國國王指派的香港總督成為香港的最高統治者,大權獨攬。 香港缺乏天然資源,但地理位置優越,英國人佔領香港以後,宣布香港為自由港,銳意將香港發展成為遠東重要的轉口港。1900年,由香港轉運進口的貨物佔中國全部進口貨物的40%。同年,進出香港的船隻噸位達到1,402萬多噸,15年內增加了1倍。 英國殖民統治下,聚居於香港的英國人有著優厚的待遇。但是,由於香港是自由港,殖民政府採取了許多有利於商業發展的管理方法,加上中國內地不斷出現社會動盪,歷來吸引許多華商和手工業者來港謀生。這批擁有大量資金的華商逐步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1881年6月3日,港督軒尼詩曾對立法局議員說:「香港稅收『華人所輸,十居其九』。」

其他解答:0D7DAC4E6DF60DFA
arrow
arrow

    lgzre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