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為何”黃” 叫做”江下黃”?
發問:
"王" 就叫"三劃王", 但係點解"黃" 叫做"江下黃"?
『江夏黃』......... 江夏源流 經閱楚的先祖,春秋時期魯僖公十一年,楚國強兵來攻黃國未遂,後秦始皇二十五年才編入郡﹝縣﹞,改黃國之山川屬江夏郡。黃姓系出黃國,故曰江夏郡。 說明:全國書江夏堂者共有三姓: 一:黃姓 二:費姓 三:喻姓。 過去凡黃、費、喻、三姓不得聯婚。 黃氏所有子孫該是上祖古源由江夏郡遷居各地,故郡名曰:江夏堂﹝黃姓﹞。 郡考: 黃氏之縣曰江夏,緣上代聚散仕隱多于江夏,蓋江夏本屬貢荊州之域,後爲湖廣省屬十五府兩州內也,至名江夏者,所屬地廣名繁,廣輿記今湖廣漢陽府,漢陽屬江夏德安府,漢亦屬江夏,黃州府春秋爲黃國地,後屬楚漢曰西陵,亦曰江夏,湖北省首府有縣名江夏,溯之武昌禹貢荊州之域,周夷王屬楚,自楚能渠封其子爲鄂王,始名鄂渚,春秋曰夏汭,秦曰南郡,漢曰江夏,三國吳曰武昌,劉宋曰郢州,唐曰武清,宋曰鄂州,元明曰爲昌府,領三十一縣,九首縣曰江夏,蓋三府名江夏,係漢時若以縣名江夏,又在隋朝考以黃氏之郡名曰江夏,即民國時武昌府之江夏縣。現今湖北省之黃州是也。 2008-11-08 16:35:13 補充: 黃姓 黃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因幫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被帝舜賜姓嬴氏。 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其中的黃氏,大約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 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于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爲姓氏,就是黃氏。 2008-11-08 16:35:33 補充: 但是,有的譜牒學家則說黃姓是陸終的後代。那麽,陸終是何人,與上文所說的伯益又有甚麽關系呢?據史料記載,伯益是颛顼之玄孫,陸終也是颛顼之玄孫,只是他們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無論是黃姓出自伯益,還是陸終,總起來說是帝颛顼的後代,屬于以國爲氏之類。 關于黃姓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後。這一支黃人,是颛顼時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遊的,所建的黃國,于春秋早期爲晉國所滅,這也是黃氏姓源之一。 在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等少數民族。 2008-11-08 16:36:04 補充: 亡國後的黃氏遺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遷到今湖北境內,有的在楚國做了官。據說今黃岡、黃陂、黃梅等地,都是因爲黃人遷來而得名的。 漢代以後,黃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陽。黃氏入居福建,始于晉代。宋元之際,黃氏稱盛于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到台灣,後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黃姓爲當今中國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較同。另外,黃姓在台灣人中更爲常見,與鄭姓共同享有"黃鄭排滿街"之美譽。 2008-11-08 16:36:34 補充: 曆史來源 1、出自嬴姓。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黃姓爲陸終之後,其後建立黃國,後爲楚所滅,子孫以國爲氏。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爲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爲氏,就是黃氏。 2008-11-08 16:36:52 補充: 2、出自金天氏之後。據《古今姓氏書辨證》所載,黃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後。台骀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爲水官之長,颛顼時受封于汾川,後世尊爲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骀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爲姓,成爲黃姓。 3、據《東夷源流史》所載,遠古颛顼時代,黃人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遊,建立黃國,以國爲姓。 2008-11-08 16:38:13 補充: 余下请睇参考内容 2008-11-08 16:42:12 補充: 4、起源于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據《中國姓氏大全》、《姓氏詞典》、《中國姓氏起源》所載,黃氏起源于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爲黃國遺民的後裔。另《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5、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時代及後朝的王、陸、巫、吳、金、範、丁皆有改爲黃姓者。 2008-11-08 16:42:24 補充: 6、出自回族中的黃姓來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數蒲姓回族爲避元代“反色目”的誅殺而改黃姓。但由于出自不情願,放將黃姓故意寫成“苗”(莆)字,因苗(莆)與蒲同音,若被人發覺,落下加上兩點就是黃字,久之便成了“黃”姓。 ② 元代黃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蘭教,其後裔融于回族並姓黃。黃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甯夏部分地區。 得姓始祖 2008-11-08 16:42:41 補充: 陸終。上古時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吳回之子。後其繼任祝融。周代時,其後被封于黃(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裏),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他們不忘亡國之恨,遂以原國名爲氏,稱黃姓。並尊陸終爲其得姓始祖。 黃姓遷徙史 1、黃姓的原始祖先——黃夷的流徙 黃夷的發源地在今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的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後來向東南遷徙,經河北遷安縣西的黃山和束鹿縣的黃丘進入山東半島,加入東夷集團,成爲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後,在華夏與東夷的大融合之中,黃夷和其他許多少昊子孫氏族,跟隨颛顼從山東半島內遷到了中原地區。 2008-11-08 16:43:15 補充: 2、黃國人的遷徙 上古黃國之一的潢川黃國在今河南潢川縣的古中原境內。自從公元前648年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後,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縣。今日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就是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形成秦時著名的江陵黃氏。還有一支內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後來發展成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 亡國後,一部分黃國遺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堅守家園,頑強生活。 2008-11-08 16:43:30 補充: 戰國時期,黃國貴族後代黃歇事楚頃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爲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縣,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鎮。後來,黃歇改封于吳 (今江蘇省蘇州),他的13個兒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蘇。據《客家姓氏淵源》所載,黃歇曾因避難而遷居于距江夏縣城30裏的黃鶴鄉仁義村,其子孫散之四方。從戰國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漢一帶)成爲黃氏繁衍發展的中心,如漢丞相黃霸、太尉黃瓊都世居江夏,故其族人以“江夏”爲郡號。 3、兩漢到兩晉的遷徙 漢代以後,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黃氏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北遷至河南固始、南陽等地,南遷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2008-11-08 16:43:39 補充: 黃氏也是從晉代開始大批人居福建。《閩書》載:“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板蕩,衣冠始人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據福建早期黃氏族譜記載,兩晉之際,江夏黃氏族人黃元方,爲官晉安太守,後定居福建,成爲福建曆史上最早的黃氏望族——晉安黃氏。據說,後來的莆田黃氏、侯官黃氏等,都是黃元方晉安黃氏的後裔。 4、隋唐五代時期的遷徙 2008-11-08 16:43:49 補充: 唐高宗時,陳政、陳元光開漳州,中原58姓將宮隨其人籍漳州,漳州黃氏即爲其中之一。台灣《紫雲黃氏曆代世系表》亦有這方面的記載:有名黃守恭者,于唐高宗總章年間(668—669年)隨陳政、陳元光人閩,墾荒致富,其子孫蕃昌興旺,成爲閩南大族。又有浯州牧馬監陳淵,也在唐朝初期率許、蔡、張、黃等12姓入閩,定居浯州。今福建金門黃氏,多爲這支隨陳淵入閩的黃姓後代。唐末,洛陽人黃子棱隨父入福建,事後梁太祖朱全忠義子,累官侍禦史,後避亂居于建陽之東。 2008-11-08 16:44:05 補充: 唐末五代時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審知兄弟人據八閩,中原黃姓特別是固始黃氏紛紛渡江南下入閩,前往投奔。如宋人黃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亂,從王審知入閩爲判官,因家焉。後析而爲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閩邑之黃巷,一居長樂北鄉之黃垅。”再如黃振龍,“九世祖自光州固始從王氏入閩,因仕焉居,言路有直聲,後遷至中丞。”據宋人何澹《黃公(永存)墓志銘》記載,福建邵武峭山派始祖黃惟淡,也是唐末從光州固始人徙昭開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黃氏人閩的一個重要“源頭”或途徑。 2008-11-08 16:44:19 補充: 據《唐貞觀八年條舉氏族事體》載,括州松陽郡四姓之首爲黃氏,婺州東陽郡五姓有黃氏,濮州濮陽郡六姓有黃氏;據北宋《太平寰宇記》,鄂州江夏郡三大姓之首爲黃氏,泉州南安郡五大姓之首爲黃氏,處州缙雲郡三大姓之首也是黃氏。隋唐時期,黃姓由一而二,開始主宗分流,分爲兩大支:金華黃氏和邵武黃氏。 還有一支與浙江金華和福建邵武兩派黃氏都有著淵源關系且也屬于江夏分支的著名黃氏宗族——江西盱江黃氏。 盱江,位于今江西省南城縣東南,是古代的一個小驿站。盱江黃氏,興起于唐代中期。盱江黃氏是江夏黃香曾孫黃琬的一支後裔,其始祖是黃孟偻。 2008-11-08 16:44:41 補充: 黃孟偻,字德崇,一字廣成。他是江夏黃香的第十六代孫。生于唐高宗儀風丙子年(676年)二月十五。原籍江夏安陸 (今湖北武昌一帶)。唐玄宗天寶丙戌年(746年),黃孟偻以70歲的高齡中進士,官任西台禦史。不久,他奉命南巡江南臨汝府。在巡視途中病于盱江,後就近安葬。夫人李氏故世後,合葬于此,即盱江麻姑山。黃孟偻的子孫爲了守護祖先墳陵,沒有再回江夏故地,而是留居落籍于盱江,後來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黃氏。他們將自己的族姓郡望定在安陸,故後世凡以“安陸”爲郡名的黃姓,都共宗黃孟僯爲始祖。 盱江黃氏發展到第四代也即黃孟偻的曾孫輩黃省谕兄弟三人時,各有功名,家族大昌。這時,宗族也開始分枝。 2008-11-08 16:44:56 補充: 黃翰長子黃省谕,字保仁,唐憲宗年間(806—820年)進士,官禦史大夫。夫人吳氏,生5子:羽衣、裘、表、裹、衰。兄弟 5人,支分數派。黃衰、黃裘兄弟二人,徙居茅山。黃表一支,家族最旺。他排行老二,居盱江。黃表的後裔,極爲興旺,散布于江西全省各地。他成爲後世官溪黃氏和撫州、金溪等派黃氏的共同始祖。黃表長子黃琬,後遷居福建邵武,成爲福建邵武黃氏的一支。次子黃琰,徙居金溪(今江西金溪縣)楓林鄉大柘村。 2008-11-08 16:45:08 補充: 據《湖南黃氏世譜》記載,僅黃琰這一盱江分支,就裂變出今天的烏石、火源、常豐、桂田、新田、新莊、田步、東鄉、牛頭嶺、五裏岡、五鳳、寶峰、貴溪、安仁、團山、峽山、岩背、路口、藍田、瑞州、饒山、砂源、沂陽等不同黃氏支派。 黃翰的次子黃省和,字保義,又字仁甫。生于公元796年。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官任秀州崇德縣令,後升節度使,封萬戶侯。生子黃榮。五代時期,爲避戰亂,這支家族便從盱江遷居至浙江金華府(今金華市),構成金華黃氏的一支。 2008-11-08 16:45:18 補充: 黃翰第三子黃省居,字保信。唐憲宗期間(806—819年)官任淮南轉運判官。生2子:寶、賈。長子黃寶,初任仆射之職,後官至銀青光祿大夫。他的後裔,又分居饒州府安仁縣(今江西余江縣),成爲今日江西安仁黃氏始祖。次子黃賈,也官至銀青光祿大夫。黃賈生3子:老大黃實,與妻張氏攜三個兒子黃伯、黃住、黃任一起遷往福建邵武靈槎故城開基立業,是盱江黃氏入閩的又一個重要分支。老二黃陳,其後裔遷居河南陳州(今河南淮陽縣)。老三黃陵,徙江西廣信府(今江西上饒市)。 2008-11-08 16:46:12 補充: 5、宋元時期的遷徙 黃姓迅速發展和空前繁榮的時期,據《黃氏淵源》載,宋代,江夏人黃震,官至煥章閣左司馬尚書,重修江夏家譜呈奏皇帝,得到了“黃氏忠孝兩全,江夏無雙,曆代簪纓”的禦批。宋代還有尚書左仆射黃潛善,他有9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居梅州者爲多,後發展成爲廣東大姓。 2008-11-08 16:46:16 補充: ① 金華黃氏:始祖是黃香裔孫黃苾。自江夏遷婺(金華府)之浦陽(今浙江金華市浦江縣)。 黃苾,是東晉時人,黃香的第十代孫。最初在兖州(今山東郓城縣)做官,後來升爲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按察,故族譜上稱他爲按察公。當時,金陵鎮守長官吳英,很賞識黃苾的才幹,便招他爲婿。後因金陵一帶戰亂頻仍,黃苾夫妻便隱居于浦陽。以後子孫繁衍興旺,成爲東南大族浦陽黃氏。 2008-11-08 16:46:33 補充: 浦陽黃氏自黃苾開始,祖孫3代8人均爲官入仕,並出了3個進士,從而奠定了黃氏家業。但從第四代起,各支大多開始衰落。傳至黃門侍郎(官名)黃汝知一代,浦陽黃氏又家業複興,聲威重振。 婺州(金華郡)浦陽黃氏主宗傳到第十七代,即江夏黃香的第二十六代黃洪、黃浩兄弟二人時,正值唐末五代之際。洪、浩兄弟二人,共生了8個兒子。其中黃洪生子三人:秘、瑕、琰;黃浩生子五人:琛、璞、圮、琬、珍。 2008-11-08 16:46:48 補充: 浦陽黃氏第十八代的這兄弟8人,後來分居各地:黃苾由浦陽遷郯縣(今浙江嵊縣)雙井,黃瑕一支遷江西豐城洗江,黃琰、黃璞同遷江西弋陽,黃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黃圯遷居江西洪州分甯(今修水),黃琬一支徙居建甯浦城(今福建浦城),黃珍的兩個兒子黃蘭、黃苣則分別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 ② 邵武黃姓:這支黃氏,最初是由江夏北遷至中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然後再折而向東,于隋唐之時再遷居于福建邵武。 2008-11-08 16:47:03 補充: 黃峭山,爲海內外黃姓萬派共宗的邵武黃氏大顯祖。其名,其事,雖不見于經傳史志,但在黃氏族人中、在黃氏家乘中,他事迹獨特,名望尊顯,流傳久遠,幾乎無人不曉。黃峭山名黃峭,字峭山,又名嶽,字實登,號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黃氏始祖黃惟淡之孫。黃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據福建《麟峰黃氏家譜·舊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爲福建觀察使,“潮始人閩”。黃惟淡也于此時帶領家族隨王朝、王審知兄弟自光州固苎遷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遷居邵武,苎籍邵武平灑鄉(今邵武市水北鄉舊縣村),成爲後世聞名的邵武黃氏一派始祖。 2008-11-08 16:47:20 補充: 黃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優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吳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鄭氏。這三位夫人各生7子。這21個兒子,個個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孫興旺,後嗣蕃昌。 五代後周廣順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齡的邵武和平黃氏大族祖峭山公,將21房子孫召集齊全,然後當衆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將黃家自春申君以後數百年所積累的祖産——銅錢80萬貫,金銀800余稱,一並均分爲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孫,各領祖傳家産一份,隨即離開家鄉,另立基業,各自自謀發展。當時三位夫人啼泣請求,峭山公便對原來的決定稍作改動, 2008-11-08 16:47:32 補充: 重新宣布:除官、吳、鄭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長子一房奉養老母以盡溫情之義以外,其余18房子孫,不許戀此一方故土,須各自信步天下,擇木而棲,相地而居。接著,峭山公蔔占離家吉日,並于這一天將新修的《黃氏家譜》21套,分授21子,各領一套,囑令他們隨身攜帶,妥善珍藏,不忘所出。 邵武黃氏的這次大分析,以及隨之而來的遷徙流布,相當多的黃氏譜牒都有詳細記載。父子兄弟作別時,峭山公曾規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稱,代替21子之名。 ③ 客家黃氏 (屬邵武分支) 甯化客家黃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開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黃化。 2008-11-08 16:47:41 補充: 黃化,字惟枋,號從章。又名黃甯,或黃朝化,都是因遷居地“甯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後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黃氏大分析時,黃化即領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甯化縣,落籍甯化石壁村,開拓新的基業。黃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進士,官任左禦史、廣州刺史等職。黃化的後裔,在閩粵爲官任職的不少,子孫極爲興盛,遍布閩、粵兩省各地。黃化被尊爲閩粵客家黃氏的始祖,爲許多黃氏家譜所尊稱的著名的“甯化公”。 ④ 嘉應客家黃氏 (甯化客家黃氏分支) 2008-11-08 16:47:51 補充: 嘉應客家黃氏的開基始祖名叫黃僚。據寶安坪山譜和鹳薮譜,黃僚,亦作黃遼,字海虎,號良臣,南宋(一說元代)人,是峭山公第八子黃化的裔孫。是南宋時期進士,初任大理寺丞,隆興三年(1165年)升瓊州太守,爲官海南。任職期滿後告老還鄉,途經嘉應時,愛此地水秀山清,便蔔居于嘉應州城西廂五馬坊水巷口。黃僚移居嘉應後,家族興旺,成爲當地望族。其子孫廣布于粵、閩、贛三省各地。在嘉應州城的黃氏宗祠裏,至今供奉黃僚爲始祖神。 福建邵武黃氏許多支中除了最著名的一支峭山派,另外黃膺派也很著名。 黃膺,據多種文獻資料所述,他是唐中葉人。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後徙居福建邵武,成爲邵武黃氏一派始祖。 2008-11-08 16:48:04 補充: 黃膺的後裔,非常顯貴,北宋時出了著名的尚書右丞黃履和大書法家黃伯思,因此,家族名揚天下。 6、明清時期的遷徙 ① 遷往台灣的黃姓: 明末清初,閩粵一帶的黃氏,有一部分遷往台灣,人丁興旺,與陳姓、林姓、鄭姓,成爲台灣的四大姓,素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美稱。後來,黃氏又播遷到了海外。 早在明代以前就開始東渡海峽,遷徙人台。爾後,他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開拓寶島,艱苦創業。台灣的發展曆史進程,將深深地銘記下他們不朽的功績。 2008-11-08 16:48:11 補充: 明朝天啓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鄭芝龍便舟載饑民數萬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黃姓成員。但見于史籍記載的最早遷台黃氏,是明末南安人黃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灣馬公,後支分澎湖湖西。這以後,黃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斷,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葉,便形成丁高潮。他們大多來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廣東的嘉應、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灣各地。他們往往成爲後世台灣黃姓各支派的人遷始祖。 2008-11-08 16:48:21 補充: 據《閩台關系族譜資料選編》節選《桃源蓬萊黃氏族譜》記載,福建永春縣桃源蓬萊黃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黃毓盼,第十五世的黃宗選、黃宗琅、黃宗瑤,第十六世的黃文令、黃紹養、黃紹禁,第十七世的黃克涼、黃克甚、黃克讀、黃克爐,第十八世的黃鴻钗、黃鴻胖、黃開倉等大批族人,都先後渡海徙居台灣。 晉江《安海金墩黃氏族譜》即記載,該族第十一代有黃贻鼐,第十二代有黃微熔、黃素官、黃光輝,均居台灣。 2008-11-08 16:48:38 補充: 光緒《臨海黃氏家譜》(抄本)所載,福建泉州臨海黃氏,在清乾隆年間便有人開始遷往台灣。此後,該族子孫多有徙居台灣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黃王藝,于雍正時遊學台灣邦寮浪橋,後來就落籍台灣;第八代有黃佳和遷往基隆、黃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黃豆附徙台灣、黃牒居淡水、黃情遷鹿港;第十代有黃公體、黃蜂、黃熙等遷居台灣。 台灣黃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島和台灣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園、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東沿線地區爲多。 2008-11-08 16:48:43 補充: ② 移居海外的黃姓 東南亞印支半島、南洋、歐美澳等世界各地,到處都有他們在拓荒,在建設,在創造奇迹。 越南 黃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黃國滅亡後不久就開始了。當時有大批黃姓遺民被楚國強迫遷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區,加入了越人隊伍。隨著越人的不斷南遷,黃姓也隨之遷入越南。不斷南遷的黃姓中,有秦漢山越黃氏,有六朝唐宋的黃洞蠻,有明清嶺南壯、瑤等族黃姓。越南人中的黃姓,絕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後裔。這些越人黃姓後裔,又從越南繼續擴展,至今已廣布于印支半島各國。 2008-11-08 16:48:51 補充: 在曆史上,還有一些黃姓中國人,由于政治避難、經商等原因遷居越南。明亡後,許多黃姓遺民不甘事清,紛紛外逃避難。1679年,中國龍門副將黃進與總兵楊某等,率3000余衆、戰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們進入東浦(當時屬柬埔寨)地區。從此,這批人及其後代便在東浦定居下來。當今,黃姓已繁衍成爲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國的200余個姓氏中,黃姓是人口數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國。是中國黃姓移民較早、人數很多的國家之一。據有關資料統計,泰國黃姓現有30余萬,在泰國華人社會中有很大的影響。泰國黃姓華僑、華人,不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組織“泰國黃氏宗親會”,還積極參加當地華僑華人的社會活動與社團組織。 2008-11-08 16:49:06 補充: 南洋。大約是在元朝末年,黃姓移居南洋。當時一位名叫黃森屏的官員奉命出使婆羅國(今文萊)。他到達婆羅後,便在婆羅國留居下來。之後,他以傑出的才幹被推爲文萊華人的領袖。後來,成了整個婆羅國的統治者——蘇丹(實即國王)。他去世後,葬在文萊,子孫世代留居于此,且極爲顯赫。黃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給渤泥(即文萊)第二蘇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後,黃森屏的女兒便繼位爲文萊國王。自此以後,文萊國王按女性血緣世系傳遞。第一位渤泥女王黃氏去世後,王位傳給了她與阿合曼蘇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紀,文萊國王已傳20余代,他們都是黃森屏的女性直系後裔。曆史上文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爲始祖。 2008-11-08 16:49:20 補充: 明代開始,遷徙南洋的黃姓大增。公元19世紀,由于中國封閉的國門被西方殖民列強的大炮轟開,因而出現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黃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數迅速增長,僅據菲律賓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統計資料表明,在當時移居菲律賓的近10萬華人中,來自福建晉江、同安、南安、龍溪等地的黃姓華僑就有數千人之多,在當時旅菲華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僅次于陳姓。至今,菲律賓黃姓人口已發展到了5萬余名。 2008-11-08 16:49:36 補充: 此外,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也有大量的黃姓華人華僑。近代以後,南洋黃姓華僑華人爲了聯絡同宗,都紛紛建立了各種宗族組織。在菲律賓,建有黃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黃姓華僑還在新加坡建立了統一的“南洋黃氏總會”。 移居歐美澳黃姓移居美洲的曆史,始于19世紀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華僑各姓中,黃姓人數最多,主要來自廣東,其次是福建。廣東華僑,又主要來自興甯、新會、開平、恩平四地,故稱“四邑人”。 2008-11-08 16:49:47 補充: 在1850年成立的美國華僑社團“四邑會館”中,黃姓人數最多;1854年由廣東興甯華僑創建于三藩市(即聖弗朗西斯科,又稱舊金山)的甯陽會館中,黃姓人數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開平、恩平兩地僑民在舊金山成立的合和會館中,黃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華裔各姓宗親中,黃姓宗親人數仍然是最多的。 家族名人 黃歇 遊學博聞,楚考烈王以之爲相,封爲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園之妹,知其有孕,納于考烈王,生幽王。後李園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于棘門刺殺之。 2008-11-08 16:50:03 補充: 黃初平(黃大仙)黃初平,晉朝丹溪人。十五歲時他去放羊,有個道士見他本性善良,把他帶到浙江金華山石室中,收他爲徒。一學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黃初起一直都在尋找他,經過這麽多年都沒找到他。後來在街市上看到一個道士在占蔔,黃初起就問他弟弟在那裏?道士說:「金華山有一個放羊的小孩,姓黃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聽到之後,立即跟道士到金華山尋找。兄弟相見後悲喜交集,哥哥問弟弟道:「羊在那裏 ?」黃初平指著白色的石頭說:「就在那兒」,並喊:「羊起來」于是白石頭都站起來變成山羊,有數萬頭。初起驚訝不已,便跟初平學道。他們兩個都成仙了。黃初平別號「赤松子」。 2008-11-08 16:50:23 補充: 黃霸 (前?~前51)字次公,西漢淮陽陽夏人。少學律令,武帝末,補侍郎谒者,曆河南太守丞,時吏尚嚴酷,而霸爲政寬和。嘗從經學家夏庚勝治尚書。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谥定。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宋分甯(今江西修水縣)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工詩,爲江西詩派的開創人,並擅行、草書。著有山谷內集、外集、別集、詞等。
其他解答:0D7DAC4E6DF60DFA
為何”黃” 叫做”江下黃”?
發問:
"王" 就叫"三劃王", 但係點解"黃" 叫做"江下黃"?
- 有關加近視補散光度數配隱形眼鏡問題
- 由荃灣去青衣有咩巴士-@1@
- Bk5_Mock_6_E
- 求正義聯盟成員圖片!!_1
- HP Pavilion a6228hk好唔好用-
- 何謂無理數?
- 羅馬帝國的問題_1@1@
- 我想買地理景觀(劉南威著)
- 洗左機,沒有音訊裝置
- 唔該幫下手呀~!!!@1@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江夏黃』......... 江夏源流 經閱楚的先祖,春秋時期魯僖公十一年,楚國強兵來攻黃國未遂,後秦始皇二十五年才編入郡﹝縣﹞,改黃國之山川屬江夏郡。黃姓系出黃國,故曰江夏郡。 說明:全國書江夏堂者共有三姓: 一:黃姓 二:費姓 三:喻姓。 過去凡黃、費、喻、三姓不得聯婚。 黃氏所有子孫該是上祖古源由江夏郡遷居各地,故郡名曰:江夏堂﹝黃姓﹞。 郡考: 黃氏之縣曰江夏,緣上代聚散仕隱多于江夏,蓋江夏本屬貢荊州之域,後爲湖廣省屬十五府兩州內也,至名江夏者,所屬地廣名繁,廣輿記今湖廣漢陽府,漢陽屬江夏德安府,漢亦屬江夏,黃州府春秋爲黃國地,後屬楚漢曰西陵,亦曰江夏,湖北省首府有縣名江夏,溯之武昌禹貢荊州之域,周夷王屬楚,自楚能渠封其子爲鄂王,始名鄂渚,春秋曰夏汭,秦曰南郡,漢曰江夏,三國吳曰武昌,劉宋曰郢州,唐曰武清,宋曰鄂州,元明曰爲昌府,領三十一縣,九首縣曰江夏,蓋三府名江夏,係漢時若以縣名江夏,又在隋朝考以黃氏之郡名曰江夏,即民國時武昌府之江夏縣。現今湖北省之黃州是也。 2008-11-08 16:35:13 補充: 黃姓 黃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因幫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被帝舜賜姓嬴氏。 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其中的黃氏,大約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 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于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爲姓氏,就是黃氏。 2008-11-08 16:35:33 補充: 但是,有的譜牒學家則說黃姓是陸終的後代。那麽,陸終是何人,與上文所說的伯益又有甚麽關系呢?據史料記載,伯益是颛顼之玄孫,陸終也是颛顼之玄孫,只是他們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無論是黃姓出自伯益,還是陸終,總起來說是帝颛顼的後代,屬于以國爲氏之類。 關于黃姓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後。這一支黃人,是颛顼時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遊的,所建的黃國,于春秋早期爲晉國所滅,這也是黃氏姓源之一。 在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等少數民族。 2008-11-08 16:36:04 補充: 亡國後的黃氏遺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遷到今湖北境內,有的在楚國做了官。據說今黃岡、黃陂、黃梅等地,都是因爲黃人遷來而得名的。 漢代以後,黃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陽。黃氏入居福建,始于晉代。宋元之際,黃氏稱盛于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到台灣,後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黃姓爲當今中國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較同。另外,黃姓在台灣人中更爲常見,與鄭姓共同享有"黃鄭排滿街"之美譽。 2008-11-08 16:36:34 補充: 曆史來源 1、出自嬴姓。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黃姓爲陸終之後,其後建立黃國,後爲楚所滅,子孫以國爲氏。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爲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爲氏,就是黃氏。 2008-11-08 16:36:52 補充: 2、出自金天氏之後。據《古今姓氏書辨證》所載,黃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後。台骀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爲水官之長,颛顼時受封于汾川,後世尊爲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骀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爲姓,成爲黃姓。 3、據《東夷源流史》所載,遠古颛顼時代,黃人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遊,建立黃國,以國爲姓。 2008-11-08 16:38:13 補充: 余下请睇参考内容 2008-11-08 16:42:12 補充: 4、起源于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據《中國姓氏大全》、《姓氏詞典》、《中國姓氏起源》所載,黃氏起源于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爲黃國遺民的後裔。另《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5、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時代及後朝的王、陸、巫、吳、金、範、丁皆有改爲黃姓者。 2008-11-08 16:42:24 補充: 6、出自回族中的黃姓來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數蒲姓回族爲避元代“反色目”的誅殺而改黃姓。但由于出自不情願,放將黃姓故意寫成“苗”(莆)字,因苗(莆)與蒲同音,若被人發覺,落下加上兩點就是黃字,久之便成了“黃”姓。 ② 元代黃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蘭教,其後裔融于回族並姓黃。黃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甯夏部分地區。 得姓始祖 2008-11-08 16:42:41 補充: 陸終。上古時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吳回之子。後其繼任祝融。周代時,其後被封于黃(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裏),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他們不忘亡國之恨,遂以原國名爲氏,稱黃姓。並尊陸終爲其得姓始祖。 黃姓遷徙史 1、黃姓的原始祖先——黃夷的流徙 黃夷的發源地在今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的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後來向東南遷徙,經河北遷安縣西的黃山和束鹿縣的黃丘進入山東半島,加入東夷集團,成爲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後,在華夏與東夷的大融合之中,黃夷和其他許多少昊子孫氏族,跟隨颛顼從山東半島內遷到了中原地區。 2008-11-08 16:43:15 補充: 2、黃國人的遷徙 上古黃國之一的潢川黃國在今河南潢川縣的古中原境內。自從公元前648年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後,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縣。今日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就是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形成秦時著名的江陵黃氏。還有一支內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後來發展成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 亡國後,一部分黃國遺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堅守家園,頑強生活。 2008-11-08 16:43:30 補充: 戰國時期,黃國貴族後代黃歇事楚頃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爲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縣,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鎮。後來,黃歇改封于吳 (今江蘇省蘇州),他的13個兒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蘇。據《客家姓氏淵源》所載,黃歇曾因避難而遷居于距江夏縣城30裏的黃鶴鄉仁義村,其子孫散之四方。從戰國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漢一帶)成爲黃氏繁衍發展的中心,如漢丞相黃霸、太尉黃瓊都世居江夏,故其族人以“江夏”爲郡號。 3、兩漢到兩晉的遷徙 漢代以後,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黃氏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北遷至河南固始、南陽等地,南遷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2008-11-08 16:43:39 補充: 黃氏也是從晉代開始大批人居福建。《閩書》載:“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板蕩,衣冠始人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據福建早期黃氏族譜記載,兩晉之際,江夏黃氏族人黃元方,爲官晉安太守,後定居福建,成爲福建曆史上最早的黃氏望族——晉安黃氏。據說,後來的莆田黃氏、侯官黃氏等,都是黃元方晉安黃氏的後裔。 4、隋唐五代時期的遷徙 2008-11-08 16:43:49 補充: 唐高宗時,陳政、陳元光開漳州,中原58姓將宮隨其人籍漳州,漳州黃氏即爲其中之一。台灣《紫雲黃氏曆代世系表》亦有這方面的記載:有名黃守恭者,于唐高宗總章年間(668—669年)隨陳政、陳元光人閩,墾荒致富,其子孫蕃昌興旺,成爲閩南大族。又有浯州牧馬監陳淵,也在唐朝初期率許、蔡、張、黃等12姓入閩,定居浯州。今福建金門黃氏,多爲這支隨陳淵入閩的黃姓後代。唐末,洛陽人黃子棱隨父入福建,事後梁太祖朱全忠義子,累官侍禦史,後避亂居于建陽之東。 2008-11-08 16:44:05 補充: 唐末五代時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審知兄弟人據八閩,中原黃姓特別是固始黃氏紛紛渡江南下入閩,前往投奔。如宋人黃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亂,從王審知入閩爲判官,因家焉。後析而爲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閩邑之黃巷,一居長樂北鄉之黃垅。”再如黃振龍,“九世祖自光州固始從王氏入閩,因仕焉居,言路有直聲,後遷至中丞。”據宋人何澹《黃公(永存)墓志銘》記載,福建邵武峭山派始祖黃惟淡,也是唐末從光州固始人徙昭開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黃氏人閩的一個重要“源頭”或途徑。 2008-11-08 16:44:19 補充: 據《唐貞觀八年條舉氏族事體》載,括州松陽郡四姓之首爲黃氏,婺州東陽郡五姓有黃氏,濮州濮陽郡六姓有黃氏;據北宋《太平寰宇記》,鄂州江夏郡三大姓之首爲黃氏,泉州南安郡五大姓之首爲黃氏,處州缙雲郡三大姓之首也是黃氏。隋唐時期,黃姓由一而二,開始主宗分流,分爲兩大支:金華黃氏和邵武黃氏。 還有一支與浙江金華和福建邵武兩派黃氏都有著淵源關系且也屬于江夏分支的著名黃氏宗族——江西盱江黃氏。 盱江,位于今江西省南城縣東南,是古代的一個小驿站。盱江黃氏,興起于唐代中期。盱江黃氏是江夏黃香曾孫黃琬的一支後裔,其始祖是黃孟偻。 2008-11-08 16:44:41 補充: 黃孟偻,字德崇,一字廣成。他是江夏黃香的第十六代孫。生于唐高宗儀風丙子年(676年)二月十五。原籍江夏安陸 (今湖北武昌一帶)。唐玄宗天寶丙戌年(746年),黃孟偻以70歲的高齡中進士,官任西台禦史。不久,他奉命南巡江南臨汝府。在巡視途中病于盱江,後就近安葬。夫人李氏故世後,合葬于此,即盱江麻姑山。黃孟偻的子孫爲了守護祖先墳陵,沒有再回江夏故地,而是留居落籍于盱江,後來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黃氏。他們將自己的族姓郡望定在安陸,故後世凡以“安陸”爲郡名的黃姓,都共宗黃孟僯爲始祖。 盱江黃氏發展到第四代也即黃孟偻的曾孫輩黃省谕兄弟三人時,各有功名,家族大昌。這時,宗族也開始分枝。 2008-11-08 16:44:56 補充: 黃翰長子黃省谕,字保仁,唐憲宗年間(806—820年)進士,官禦史大夫。夫人吳氏,生5子:羽衣、裘、表、裹、衰。兄弟 5人,支分數派。黃衰、黃裘兄弟二人,徙居茅山。黃表一支,家族最旺。他排行老二,居盱江。黃表的後裔,極爲興旺,散布于江西全省各地。他成爲後世官溪黃氏和撫州、金溪等派黃氏的共同始祖。黃表長子黃琬,後遷居福建邵武,成爲福建邵武黃氏的一支。次子黃琰,徙居金溪(今江西金溪縣)楓林鄉大柘村。 2008-11-08 16:45:08 補充: 據《湖南黃氏世譜》記載,僅黃琰這一盱江分支,就裂變出今天的烏石、火源、常豐、桂田、新田、新莊、田步、東鄉、牛頭嶺、五裏岡、五鳳、寶峰、貴溪、安仁、團山、峽山、岩背、路口、藍田、瑞州、饒山、砂源、沂陽等不同黃氏支派。 黃翰的次子黃省和,字保義,又字仁甫。生于公元796年。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官任秀州崇德縣令,後升節度使,封萬戶侯。生子黃榮。五代時期,爲避戰亂,這支家族便從盱江遷居至浙江金華府(今金華市),構成金華黃氏的一支。 2008-11-08 16:45:18 補充: 黃翰第三子黃省居,字保信。唐憲宗期間(806—819年)官任淮南轉運判官。生2子:寶、賈。長子黃寶,初任仆射之職,後官至銀青光祿大夫。他的後裔,又分居饒州府安仁縣(今江西余江縣),成爲今日江西安仁黃氏始祖。次子黃賈,也官至銀青光祿大夫。黃賈生3子:老大黃實,與妻張氏攜三個兒子黃伯、黃住、黃任一起遷往福建邵武靈槎故城開基立業,是盱江黃氏入閩的又一個重要分支。老二黃陳,其後裔遷居河南陳州(今河南淮陽縣)。老三黃陵,徙江西廣信府(今江西上饒市)。 2008-11-08 16:46:12 補充: 5、宋元時期的遷徙 黃姓迅速發展和空前繁榮的時期,據《黃氏淵源》載,宋代,江夏人黃震,官至煥章閣左司馬尚書,重修江夏家譜呈奏皇帝,得到了“黃氏忠孝兩全,江夏無雙,曆代簪纓”的禦批。宋代還有尚書左仆射黃潛善,他有9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居梅州者爲多,後發展成爲廣東大姓。 2008-11-08 16:46:16 補充: ① 金華黃氏:始祖是黃香裔孫黃苾。自江夏遷婺(金華府)之浦陽(今浙江金華市浦江縣)。 黃苾,是東晉時人,黃香的第十代孫。最初在兖州(今山東郓城縣)做官,後來升爲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按察,故族譜上稱他爲按察公。當時,金陵鎮守長官吳英,很賞識黃苾的才幹,便招他爲婿。後因金陵一帶戰亂頻仍,黃苾夫妻便隱居于浦陽。以後子孫繁衍興旺,成爲東南大族浦陽黃氏。 2008-11-08 16:46:33 補充: 浦陽黃氏自黃苾開始,祖孫3代8人均爲官入仕,並出了3個進士,從而奠定了黃氏家業。但從第四代起,各支大多開始衰落。傳至黃門侍郎(官名)黃汝知一代,浦陽黃氏又家業複興,聲威重振。 婺州(金華郡)浦陽黃氏主宗傳到第十七代,即江夏黃香的第二十六代黃洪、黃浩兄弟二人時,正值唐末五代之際。洪、浩兄弟二人,共生了8個兒子。其中黃洪生子三人:秘、瑕、琰;黃浩生子五人:琛、璞、圮、琬、珍。 2008-11-08 16:46:48 補充: 浦陽黃氏第十八代的這兄弟8人,後來分居各地:黃苾由浦陽遷郯縣(今浙江嵊縣)雙井,黃瑕一支遷江西豐城洗江,黃琰、黃璞同遷江西弋陽,黃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黃圯遷居江西洪州分甯(今修水),黃琬一支徙居建甯浦城(今福建浦城),黃珍的兩個兒子黃蘭、黃苣則分別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 ② 邵武黃姓:這支黃氏,最初是由江夏北遷至中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然後再折而向東,于隋唐之時再遷居于福建邵武。 2008-11-08 16:47:03 補充: 黃峭山,爲海內外黃姓萬派共宗的邵武黃氏大顯祖。其名,其事,雖不見于經傳史志,但在黃氏族人中、在黃氏家乘中,他事迹獨特,名望尊顯,流傳久遠,幾乎無人不曉。黃峭山名黃峭,字峭山,又名嶽,字實登,號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黃氏始祖黃惟淡之孫。黃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據福建《麟峰黃氏家譜·舊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爲福建觀察使,“潮始人閩”。黃惟淡也于此時帶領家族隨王朝、王審知兄弟自光州固苎遷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遷居邵武,苎籍邵武平灑鄉(今邵武市水北鄉舊縣村),成爲後世聞名的邵武黃氏一派始祖。 2008-11-08 16:47:20 補充: 黃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優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吳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鄭氏。這三位夫人各生7子。這21個兒子,個個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孫興旺,後嗣蕃昌。 五代後周廣順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齡的邵武和平黃氏大族祖峭山公,將21房子孫召集齊全,然後當衆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將黃家自春申君以後數百年所積累的祖産——銅錢80萬貫,金銀800余稱,一並均分爲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孫,各領祖傳家産一份,隨即離開家鄉,另立基業,各自自謀發展。當時三位夫人啼泣請求,峭山公便對原來的決定稍作改動, 2008-11-08 16:47:32 補充: 重新宣布:除官、吳、鄭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長子一房奉養老母以盡溫情之義以外,其余18房子孫,不許戀此一方故土,須各自信步天下,擇木而棲,相地而居。接著,峭山公蔔占離家吉日,並于這一天將新修的《黃氏家譜》21套,分授21子,各領一套,囑令他們隨身攜帶,妥善珍藏,不忘所出。 邵武黃氏的這次大分析,以及隨之而來的遷徙流布,相當多的黃氏譜牒都有詳細記載。父子兄弟作別時,峭山公曾規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稱,代替21子之名。 ③ 客家黃氏 (屬邵武分支) 甯化客家黃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開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黃化。 2008-11-08 16:47:41 補充: 黃化,字惟枋,號從章。又名黃甯,或黃朝化,都是因遷居地“甯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後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黃氏大分析時,黃化即領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甯化縣,落籍甯化石壁村,開拓新的基業。黃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進士,官任左禦史、廣州刺史等職。黃化的後裔,在閩粵爲官任職的不少,子孫極爲興盛,遍布閩、粵兩省各地。黃化被尊爲閩粵客家黃氏的始祖,爲許多黃氏家譜所尊稱的著名的“甯化公”。 ④ 嘉應客家黃氏 (甯化客家黃氏分支) 2008-11-08 16:47:51 補充: 嘉應客家黃氏的開基始祖名叫黃僚。據寶安坪山譜和鹳薮譜,黃僚,亦作黃遼,字海虎,號良臣,南宋(一說元代)人,是峭山公第八子黃化的裔孫。是南宋時期進士,初任大理寺丞,隆興三年(1165年)升瓊州太守,爲官海南。任職期滿後告老還鄉,途經嘉應時,愛此地水秀山清,便蔔居于嘉應州城西廂五馬坊水巷口。黃僚移居嘉應後,家族興旺,成爲當地望族。其子孫廣布于粵、閩、贛三省各地。在嘉應州城的黃氏宗祠裏,至今供奉黃僚爲始祖神。 福建邵武黃氏許多支中除了最著名的一支峭山派,另外黃膺派也很著名。 黃膺,據多種文獻資料所述,他是唐中葉人。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後徙居福建邵武,成爲邵武黃氏一派始祖。 2008-11-08 16:48:04 補充: 黃膺的後裔,非常顯貴,北宋時出了著名的尚書右丞黃履和大書法家黃伯思,因此,家族名揚天下。 6、明清時期的遷徙 ① 遷往台灣的黃姓: 明末清初,閩粵一帶的黃氏,有一部分遷往台灣,人丁興旺,與陳姓、林姓、鄭姓,成爲台灣的四大姓,素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美稱。後來,黃氏又播遷到了海外。 早在明代以前就開始東渡海峽,遷徙人台。爾後,他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開拓寶島,艱苦創業。台灣的發展曆史進程,將深深地銘記下他們不朽的功績。 2008-11-08 16:48:11 補充: 明朝天啓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鄭芝龍便舟載饑民數萬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黃姓成員。但見于史籍記載的最早遷台黃氏,是明末南安人黃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灣馬公,後支分澎湖湖西。這以後,黃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斷,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葉,便形成丁高潮。他們大多來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廣東的嘉應、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灣各地。他們往往成爲後世台灣黃姓各支派的人遷始祖。 2008-11-08 16:48:21 補充: 據《閩台關系族譜資料選編》節選《桃源蓬萊黃氏族譜》記載,福建永春縣桃源蓬萊黃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黃毓盼,第十五世的黃宗選、黃宗琅、黃宗瑤,第十六世的黃文令、黃紹養、黃紹禁,第十七世的黃克涼、黃克甚、黃克讀、黃克爐,第十八世的黃鴻钗、黃鴻胖、黃開倉等大批族人,都先後渡海徙居台灣。 晉江《安海金墩黃氏族譜》即記載,該族第十一代有黃贻鼐,第十二代有黃微熔、黃素官、黃光輝,均居台灣。 2008-11-08 16:48:38 補充: 光緒《臨海黃氏家譜》(抄本)所載,福建泉州臨海黃氏,在清乾隆年間便有人開始遷往台灣。此後,該族子孫多有徙居台灣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黃王藝,于雍正時遊學台灣邦寮浪橋,後來就落籍台灣;第八代有黃佳和遷往基隆、黃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黃豆附徙台灣、黃牒居淡水、黃情遷鹿港;第十代有黃公體、黃蜂、黃熙等遷居台灣。 台灣黃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島和台灣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園、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東沿線地區爲多。 2008-11-08 16:48:43 補充: ② 移居海外的黃姓 東南亞印支半島、南洋、歐美澳等世界各地,到處都有他們在拓荒,在建設,在創造奇迹。 越南 黃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黃國滅亡後不久就開始了。當時有大批黃姓遺民被楚國強迫遷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區,加入了越人隊伍。隨著越人的不斷南遷,黃姓也隨之遷入越南。不斷南遷的黃姓中,有秦漢山越黃氏,有六朝唐宋的黃洞蠻,有明清嶺南壯、瑤等族黃姓。越南人中的黃姓,絕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後裔。這些越人黃姓後裔,又從越南繼續擴展,至今已廣布于印支半島各國。 2008-11-08 16:48:51 補充: 在曆史上,還有一些黃姓中國人,由于政治避難、經商等原因遷居越南。明亡後,許多黃姓遺民不甘事清,紛紛外逃避難。1679年,中國龍門副將黃進與總兵楊某等,率3000余衆、戰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們進入東浦(當時屬柬埔寨)地區。從此,這批人及其後代便在東浦定居下來。當今,黃姓已繁衍成爲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國的200余個姓氏中,黃姓是人口數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國。是中國黃姓移民較早、人數很多的國家之一。據有關資料統計,泰國黃姓現有30余萬,在泰國華人社會中有很大的影響。泰國黃姓華僑、華人,不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組織“泰國黃氏宗親會”,還積極參加當地華僑華人的社會活動與社團組織。 2008-11-08 16:49:06 補充: 南洋。大約是在元朝末年,黃姓移居南洋。當時一位名叫黃森屏的官員奉命出使婆羅國(今文萊)。他到達婆羅後,便在婆羅國留居下來。之後,他以傑出的才幹被推爲文萊華人的領袖。後來,成了整個婆羅國的統治者——蘇丹(實即國王)。他去世後,葬在文萊,子孫世代留居于此,且極爲顯赫。黃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給渤泥(即文萊)第二蘇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後,黃森屏的女兒便繼位爲文萊國王。自此以後,文萊國王按女性血緣世系傳遞。第一位渤泥女王黃氏去世後,王位傳給了她與阿合曼蘇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紀,文萊國王已傳20余代,他們都是黃森屏的女性直系後裔。曆史上文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爲始祖。 2008-11-08 16:49:20 補充: 明代開始,遷徙南洋的黃姓大增。公元19世紀,由于中國封閉的國門被西方殖民列強的大炮轟開,因而出現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黃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數迅速增長,僅據菲律賓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統計資料表明,在當時移居菲律賓的近10萬華人中,來自福建晉江、同安、南安、龍溪等地的黃姓華僑就有數千人之多,在當時旅菲華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僅次于陳姓。至今,菲律賓黃姓人口已發展到了5萬余名。 2008-11-08 16:49:36 補充: 此外,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也有大量的黃姓華人華僑。近代以後,南洋黃姓華僑華人爲了聯絡同宗,都紛紛建立了各種宗族組織。在菲律賓,建有黃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黃姓華僑還在新加坡建立了統一的“南洋黃氏總會”。 移居歐美澳黃姓移居美洲的曆史,始于19世紀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華僑各姓中,黃姓人數最多,主要來自廣東,其次是福建。廣東華僑,又主要來自興甯、新會、開平、恩平四地,故稱“四邑人”。 2008-11-08 16:49:47 補充: 在1850年成立的美國華僑社團“四邑會館”中,黃姓人數最多;1854年由廣東興甯華僑創建于三藩市(即聖弗朗西斯科,又稱舊金山)的甯陽會館中,黃姓人數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開平、恩平兩地僑民在舊金山成立的合和會館中,黃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華裔各姓宗親中,黃姓宗親人數仍然是最多的。 家族名人 黃歇 遊學博聞,楚考烈王以之爲相,封爲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園之妹,知其有孕,納于考烈王,生幽王。後李園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于棘門刺殺之。 2008-11-08 16:50:03 補充: 黃初平(黃大仙)黃初平,晉朝丹溪人。十五歲時他去放羊,有個道士見他本性善良,把他帶到浙江金華山石室中,收他爲徒。一學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黃初起一直都在尋找他,經過這麽多年都沒找到他。後來在街市上看到一個道士在占蔔,黃初起就問他弟弟在那裏?道士說:「金華山有一個放羊的小孩,姓黃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聽到之後,立即跟道士到金華山尋找。兄弟相見後悲喜交集,哥哥問弟弟道:「羊在那裏 ?」黃初平指著白色的石頭說:「就在那兒」,並喊:「羊起來」于是白石頭都站起來變成山羊,有數萬頭。初起驚訝不已,便跟初平學道。他們兩個都成仙了。黃初平別號「赤松子」。 2008-11-08 16:50:23 補充: 黃霸 (前?~前51)字次公,西漢淮陽陽夏人。少學律令,武帝末,補侍郎谒者,曆河南太守丞,時吏尚嚴酷,而霸爲政寬和。嘗從經學家夏庚勝治尚書。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谥定。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宋分甯(今江西修水縣)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工詩,爲江西詩派的開創人,並擅行、草書。著有山谷內集、外集、別集、詞等。
其他解答:0D7DAC4E6DF60DFA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